金鱼是佛家法器中的吉祥第七宝。古都北京人,崇尚养金鱼是一种娱乐文化现象。
北京四合院世界闻名。对四合院的生活,过去有句老话:"天棚鱼缸石榴树,先生肥狗胖丫头"。内容虽不尽然,但也道出一些古都特色。北京人嗜养金鱼,早在辽金时期就开始培养繁殖,到明朝已经很有规模了。朝廷设鱼藻池专门饲养金鱼。把红.黄等色彩醒目的鲫鱼进行有意识的家池蓄养。到了清代,就有了金鱼鱼谱专著<薜氏图谱>问世,记载金鱼品种五十四个。
北京人养金鱼是风俗习惯。每年正月,必有小贩挑着上面覆盖.内贮以水的鱼挑子,走街串巷吆喝:"大小金鱼来!"街巷里的人闻声而出,纷纷购买,取个"吉庆有鱼"的意思。
北京城有两处金鱼饲养地,分别以饲养宫廷金鱼与普通草金鱼为业。草金鱼就是色泽鲜红,只有单尾,眼睛不凸的小鲫鱼。宫廷金鱼品种就十分讲究了。计有:文种.龙种.蛋种等。各种类中又分有帽子.狮子头.珍珠.翻腮.水泡.朝天龙睛等名贵品种。各品种又分别有红.黄.紫.白.花.五彩等色彩。到上世纪六十年代,金鱼已有一百六十个品种之多。北京人把草金鱼除外的名贵鱼种,统称为宫廷金鱼。所谓宫廷金鱼,顾名思义,就是供宫廷王室贵胄赏玩的名贵金鱼。
清宫廷内有养金鱼的机构-鱼屋子,有一名师傅,领着五六个太监。金鱼池每年将各种名贵金鱼送进紫禁城后,由鱼屋子的人负责日常照管。养鱼的巨大木盆就摆放在御花园等处,后妃们时常去观赏金鱼,现在故宫还留有瑾妃赏鱼的照片。名贵鱼种望天龙睛,金鱼界传说就是宫廷的太监培育出来的。先前,宫廷养金鱼是用大瓷缸,瓷缸很深,大眼睛龙睛鱼如同生活在井里一般,只有头顶才有光亮。为了追逐阳光,久而久之,龙睛的眼睛就朝天翻看,从而形成了金鱼中的一个小品种。
慈禧时期,清宫还养过一条训练有素的白色大金鱼,名叫"傻白"。每逢慈禧去赏金鱼,太监就用手敲着缸边叫它:"傻白,傻白,老佛爷看你来了"。这条白色大金鱼就从水深处游上来,浮在水面摆动大尾巴,似乎在向慈禧致意。
当时,除了官廷饲养金鱼,讲究的大户人家,也多请鱼把式专职饲养金鱼。当然,也有不少宅门主人有闲情逸志,自己动手饲养,如同养鸟一样,久而久之成为深谙金鱼品种习性的行家里手与鉴赏家。他们甚至还以训练金鱼为戏,成为表演行家。曾有人把红色和白色两种金鱼共养在一个大鱼缸里,人站在鱼缸边上,将小红旗一摇动,红金鱼便全体游到水面,随着旗子的挥动而游动。旗子摇动得快,金鱼游得快,旗子摇动得慢,金鱼游动得慢。将小红旗收起,红金鱼便游回缸底。举白旗,则白金鱼游上来,随旗号令如同红金鱼一样听令而行。如果将红.白两色旗同时并举,则两色金鱼同时游上来,各以旗号为令,如同列阵一样互相盘旋,相互交杂,丝毫不乱。最后两旗分开各竖一边,则两色金鱼各随旗而迅速分开,各游到自己的旗下,无一杂间,实在令人赞叹不已。
北京的小门小户或大杂院人家,虽无侈钱和闲情喂养名贵品种,但热爱生活的情趣不泯,便在日常饮水用的大水缸里蓄养草金鱼。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别有风趣的情景:用水瓢或水舀子舀水时,水影摇曳中,可见数条燕尾状的草金鱼儿上下翻波嬉戏,令人十分恬静。冬日,习惯于靠门口放的大水缸一冻到底,于是小金鱼便被冻在水中,好象气息全无,如冰塑玉雕,仿佛生命已远远离去。破冰取之,放入水壶或铁锅,炉火一烤,冰融水现,鱼儿竟复苏了,摇头摆尾,活活泼泼畅游起来,于是,赶快捞出鱼来,重新扔进缸里,蓄养起来。
北京人无论贫富均喜欢养金鱼。还是取那"吉庆有鱼{余}"."年年有鱼"."金玉{鱼}满堂"的寓意寄予生活永远富余的美好心愿。
我编中国结最喜欢北京的龙睛金鱼。在我家挂的"祖国颂"主题结上,最下面一个结式就是我创编的金鱼结。那两个象灯笼似的鱼眼睛与美丽象大花瓣似的尾翼,是我最欣赏的。朋友们下回编组合结,也可以试着编一个金鱼,它有别于黄河文化中的赤鲤,是一种象精灵般可爱的物种。结式造形的韵味十足,比鲤鱼造形更入画。
记住不能摆在上首,要编在结式靠下的位置,才谓之鱼水深情和如鱼得水的寓意之故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